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**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,这对质量行为起着较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。 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,也集中体现在企业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,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—硬件、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。企业以质量求生存,求发展,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。质量意识是通过企业质量管理、质量管理培训和质量责任等来建立和施加影响的,并且通过质量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步地、缓慢地形成起来的。
质量人才培训与教育是贯穿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。质量人才的形成决不是天生的,也不是自然形成的,而是靠坚持不懈的员工质量培训与教育。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设有一个专门从事质量教育培训的机构——教育培训学院。这个教育培训学院经常与各高等院校及高级中学合作,利用学校作基地,开展各类质量管理培训班,从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到提高质量技巧的培养以及可靠性理论等,广泛开展质量教育。其所设置的课程有:质量管理与利润、质量成本、质量管理基本原理、**层的质量管理、统计工序质量控制、质量审核、设计质量工程、可靠性工程、软件质量保证和质量工程等15门课程。此外,*业公司都十分重视在职质量管理人才培训,做到有基地、有队伍、有制度、有计划、有教材,进行系统、全面的质量培训教育。如IBM公司就在纽约开设了一个质量学院,每年培训各级质量经理和质量管理工程师3000人次。美国的一些工科和管理工程大学中,也开设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课,社会上还有各种培训与咨询公司也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教育,从而组成一个纵横交错、多层次的质量教育网,为美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广泛深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。日本更是始终抓住质量教育不放。在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,首先是从对全体经营者及管理干部进行质量管理教育,接着就对现场职工进行质量教育。这种以质量管理教育为主的管理技术教育,是日本产品**世界的重要原因。另外,日本规格协会每年举办的标准化培训班,也同时讲授了质量管理课程,使标准化教育与质量管理教育**结合融为一体。质量培训与教育工作包括三个层次与三个方面的内容:三个层次是高、中、低(即普及型)。三个方面是*教育、专题培训和全民质量意识教育。一般来说,高、中级质量专业技术教育,质量博士、硕士、学士和大中专*教育应由高、中等院校承担,专题培训班和普及型质量技术教育可由行业、地区以及企业质量管理部门、协会培训机构承担;而全民质量意识教育则必须由各级**支持和倡导,社会各方面,尤其是广播、电视、报刊、新闻媒介等来共同承担。在企事业单位,也要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质量教育工作。首先,思想教育和质量法制教育;其次,是质量管理技术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;*三,是岗位业务技能教育与培训。三者都能有效地推行质量管理,是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所必不可少的基础。
企业要实现新的发展,应着眼长远,再苦再难也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概,走品牌发展、高端质量发展之路。未来出口企业要从过去的低端模仿转变到自主创新,靠技术进步**产品升级。随着国内市场机制逐渐完善,出口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会逐步减少。外资企业在未来必然要和其他企业在公平的政策环境中进行竞争。所以在接下来的30年中,这些企业必须依靠自身来生存发展。所以,加强质量管理更为关键。赛学每月举办iso9001质量内审员培训课程,助力企业新鲜血液*成长!